武漢大學成立社會地理信息計算聯合研究中心
近日,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暨第五屆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研討會在武大舉行,海內外3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
開幕式上,武大副校長李斐致辭。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海外共同主任、密歇根大學鮑曙明教授介紹中心成立背景、目標和計劃。他們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芝加哥大學空間數據科學中心主任魯克.安瑟林(Luc Anselin),李德仁院士共同為中心揭牌。龔健雅院士主持開幕式。
該中心由武漢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空間數據科學中心、密歇根大學空間數據中心共同建設,將充分發(fā)揮武漢大學在地理空間信息與人文社科領域、芝加哥大學空間統(tǒng)計模型方法與軟件、密歇根大學數據開發(fā)和應用積累方面各自優(yōu)勢資源,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地理計算研究、咨詢與服務機構,促進空間數據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科研、教育以及社會實踐中的推廣與應用,以及相關學科的人材培養(yǎng)。近期目標是發(fā)展成為中國國情分析中心,為國情分析提供數據、分析處理算法、軟件服務支撐平臺;遠期目標是為建立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指數,提供理論方法。
聯合研究中心目前掛靠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圖書館、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計算機學院、健康學院和社會學系等單位共建。后續(xù)將進一步聯合國內外優(yōu)勢資源進行共建。
據了解,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空間統(tǒng)計是強項,魯克.安瑟林在空間統(tǒng)計領域赫赫有名;密西根大學空間數據中心,在數據收集和分析領域擁有優(yōu)勢。該中心的成立,意味著我校空間信息學科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
隨后,知名專家學者作特邀報告,包括:魯克.安瑟林“互聯網時代的空間數據科學”,李德仁“社會科學的地理計算:武漢大學的實踐”,美國田納西大學副教務長、我校“千人計劃”兼職教授蕭世倫“顧及人文信息的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間科學研究”,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費成“大數據環(huán)境下用戶需求信息和行為信息組織”,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面向環(huán)境心理學的虛擬地理認知實驗探索”,微軟亞洲研究院社會計算組高級主任研究員謝幸“基于異構用戶數據的位置預測與推薦”,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城市信息學與社會計算”,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人類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鄒明祥“基于社交媒體數據和地理空間大數據的人類動力學和計算社會科學研究”,英國倫敦大學SpaceTime Lab實驗室主任程濤“消費者數據的時空分析學”等。
在6個分會場,來自哈佛大學、中科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和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等國內外幾十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在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室內地圖與位置感知、時空大數據分析與挖掘、三維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與虛擬現實、社會感知與地理計算、以及城市群與空間信息服務等多個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更多相關
千尋RTK啟航TU7有何優(yōu)勢
千尋RTK啟航TU7作為千尋位置和中海達聯合推出的新一代高精度GNSS定位終端,憑借其技術創(chuàng)新和行業(yè)適配性,在測繪、無人機、農業(yè)、自動駕駛等領域展現出顯著優(yōu)勢。以下是其主要優(yōu)勢分析:1. 厘...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wèi)星迎來密集發(fā)射期
衛(wèi)星遙感技術在生態(tài)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fā)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應用廣泛,為國家發(fā)展提供了戰(zhàn)略支撐。但是,我國衛(wèi)星遙感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
鼓浪嶼申遺成功得益于地理信息的大力支持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我國提交的“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獲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和第36項世界文化遺產。國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參...
gps測量儀的工作原理
1.GPS測量原理。GPS測量儀接收到三個或三個以上導航衛(wèi)星信號時,可以計算出測量儀(GPS接收器)所在的坐標的位置。接收到4個或4個以上衛(wèi)星信號時,就可以計算出海拔高度。2.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分為...
其域靈光L2 Pro:突破維度界限 開啟測繪新時代
突破維度界限:其域靈光L2Pro三維激光掃描儀開啟測繪新時代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類認知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其域科技最新推出的靈光L2Pro三維激光掃...
康乾時期的輿地測繪:中國的"地理大發(fā)現"
2018年央視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故宮的《絲綢之路山水地圖》首次向公眾展示,引來各方熱議,也引起學界對中國古代輿地測繪、疆域、交通歷史的關注。本文詳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地理測繪背景及實況,意在表明...
姚巖森 “最精準”測量工:測量誤差不到標準的1/4
感悟每一個工程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我很高興能夠接受城市副中心的新挑戰(zhàn)。測量施工中的一點一線都連接著工程的心臟,每項定位坐標都必須做到堅如磐石,動搖不得,這就是我們測量工的工匠精神。——姚巖森小傳從1...
中國GIS軟件發(fā)展的必經之路是驅動創(chuàng)新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yè)大會上,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做了題為《創(chuàng)新驅動 中國GIS軟件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的報告。報告回顧了我國GIS軟件創(chuàng)新發(fā)展歷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